<ol id="vxeus"></ol>

  • <strong id="vxeus"><blockquote id="vxeus"></blockquote></strong>
  • <optgroup id="vxeus"></optgroup>

      各民族搬遷群眾實現互嵌式發展——云南昭通易地搬遷安置點突出“融”的導向
      來源:中國民族報 發布日期:2023-07-16瀏覽(10)人次 投稿收藏

        “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搬到這里之后,我們各族群眾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其樂融融,團結奮斗……”7月3日,在云南省昭通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點)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交流座談會上,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代表、學生家長代表及相關參會人員談變化、說感受、話發展?!?/p>

        昭通市,位于烏蒙山腹地,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貧困群眾大多生活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冷涼地區,是云南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最難啃下的“硬骨頭”。

        為徹底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難題,昭通市因地制宜新建一批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包括萬人以上安置區9個,35.47萬搬遷群眾住進新居。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實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才是關鍵。近年來,昭通突出“融”的導向,從經濟發展、生活工作、文明建設、心靈契合等環節入手,把“共”字做活,寫好“交”字文章,全力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打造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新高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以遷促融,同心共建幸福新家園。昭通市探索實施一步跨越的機制模式,打造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互嵌。按照“進城、入鎮、進廠、上樓”的思路,“內涵式”推進市內易地搬遷,推動易地扶貧搬遷中的城鄉人口格局重構、產業發展結構重組、山區自然生態環境重塑。

        以業促融,同心共奔致富路。昭通市用好用活300多萬勞動力資源,鼓勵支持各族群眾跨區域流動、到省外發達地區就業創業。與省外274個重點地區及1200余家企業建立了勞務協作長效機制,在東部沿海地區建立駐外人力資源服務站33個,常態化開展政策咨詢、法律援助、權益保障等精細化跟蹤服務,全市各族農村勞動力、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率連續五年穩定在80%和85%以上。

        以文促融,同心共享文化盛宴。昭通市積極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持續用優秀的文藝作品引領各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出一批深受群眾好評的文學作品,不斷推動傳統戲曲藝術傳承普及,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傳承和妥善保護。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游路線,以文旅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人心,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據悉,目前,全市9個萬人以上安置區、30個800人以上安置點已分別有4個安置區和3個安置點創建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本報綜合報道)

       

       

      (編輯:郭史檸

      [字號: ]


      網站聲明
      本網站是國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主要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發現網站上內容不符合事實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電話:010-82685629 電子郵箱:zgmzb@sina.com
      感謝您對我網的關注!

      最新新聞

      專題

      更多>>
      • 收藏!黨史學習教育系列評論合集
      • 中國民族報“十二評”合集來了!
      • 從百年黨史展看民族團結進步
      • 學習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中國民族報連發十評!重磅合集!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
      <ol id="vxeus"></ol>

    1. <strong id="vxeus"><blockquote id="vxeus"></blockquote></strong>
    2. <optgroup id="vxeus"></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