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vxeus"></ol>

  • <strong id="vxeus"><blockquote id="vxeus"></blockquote></strong>
  • <optgroup id="vxeus"></optgroup>

      一位日本僧人的大唐往事,成為世界的記憶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王子江 楊光 發布日期:2023-07-07瀏覽(10)人次 投稿收藏

        日本滋賀縣大津市的琵琶湖畔有一座三井寺,寺廟住持福家俊彥感到最為驕傲的,是寺里珍藏的兩件來自中國的珍寶:大唐頒發的通行證,官方名字叫“過所”。

        這兩份紙質的過所,是三井寺第一代住持圓珍法師去唐朝求法時使用并由他本人帶回日本的。度關山越滄海,兩份過所歷經1100多年,現在靜靜地躺在三井寺收藏館的展示柜里供人們欣賞。兩份過所已被裝裱成一幅手卷,裝裱方式非常簡單,除加裱了一段大約5厘米的金色隔水,上下沒有添裝任何多余的材料。兩份過所加在一起長約1米,寬約31厘米。

        今年5月,包括這兩份過所在內的56件圓珍入唐求法的相關文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中華文化兼容并蓄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寶貴證物,成為全世界共同的珍貴遺產。

        “這些寶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保護?!备<铱└嬖V本報記者。事實上,1100多年里,很多人把它們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懊恳淮9苋硕茧S時做好準備,不管發生什么危險,都能帶上它們離開。即使這樣,它們在14世紀時也曾被弄丟過,三井寺的僧人拼命尋找,終于在16世紀時找了回來?!?/p>

        關山幾度

        歲月讓紙張發黑發暗,但墨跡依然清晰,朱紅的官印透露著昔日的威嚴。隔著厚厚的玻璃,我們仍然可以讀懂文字的大意,恍惚間產生一種穿越時空、回到大唐長安的夢幻感。

        第一份過所是由位于今天紹興的越州都督府簽發的,內容如下:

        越州都督府:

        日本國內供奉敕賜紫衣僧圓珍,年肆拾叁,行者丁滿,年伍拾,驢兩頭,并隨身經書衣缽等。

        上都已來路次檢案內,人貳、驢兩頭、并經書衣缽等。得狀稱,仁壽三年七月十六日離本國,大中七年九月十四日到唐國福州,至八年九月廿日到越州開元寺住聽習。今欲略往兩京及五臺山等巡禮求法,卻來此聽讀,恐所在州縣鎮鋪關津堰寺不練行由,伏乞給往還過所,勘得開元寺三綱僧長泰等狀同事須給過所者,準給者,此已給訖,幸依勘過。

        大中玖年叁月拾玖日給

        府(葉新) 功曹參軍(奉) 史

        潼關五月十五日勘入 丞(奕)

        第二份由中央官署尚書省簽發,字跡跟第一份的正楷比起來顯得有些潦草。猜測其中緣由,可能是從首都出發的人員太多,工作人員更加忙碌,不能像地方官吏那樣耐心書寫所致。

        尚書省司門:

        福壽寺僧圓珍年肆拾叁,行者丁滿年伍拾,并隨身衣道具功德等。

        韶廣兩浙已來關防主者,上件人貳,今月 日得萬年縣申稱,今欲歸本貫覲省,并往請道州府,巡禮名山祖塔??炙陉P津守捉(官職名稱),不練行由,請給過所者準狀,堪責狀同,此正準給,符到奉行。

        主事(袁參) 都官員外郎判祇 令史(戴敬悰) 書令史

        大中玖年拾壹月拾伍日下

        蒲關十二月四日勘出 丞(郢)

        大中是唐宣宗年號,仁壽是日本文德天皇年號,仁壽三年與大中七年指的都是公元853年。從第一份過所中可以看出,圓珍經過大約兩個月的海上航行,抵達了福州,然后一路向北,第二年九月二十日抵達越州。經過一年的學習,他計劃前往洛陽、長安以及五臺山巡禮求法,于是向越州都督府申請過所?!颁P五月十五日勘入”的字樣,說明從三月十九日拿到過所后,他經過近兩個月的跋涉,經潼關進入了長安。

        通過尚書省司門簽發的過所信息可以看到,大約半年后,圓珍仍然是與丁滿一起,騎驢離開長安的。至于過所中提到的“福壽寺”,是當時長安著名的皇家寺廟,原名西明寺,公元846年改名為福壽寺,玄奘法師曾入住該寺?!捌殃P十二月四日勘出”中,蒲關指的是黃河上的蒲津古渡口。圓珍沒有原路返回,而是往北過黃河進入了山西。這也符合過所中提到的“不練行由”的說法,意思是過所持有者,旅行時不必完全按照固定的線路。

        托夢大唐

        根據唐代官方規定,往來行旅之人通關必須申請過所,《唐六典》記載:“凡度關者,先經本部本司請過所,在京,則省給之;在外,州給之?!边@兩份過所上各蓋著三個紅色印章,經辨認可以看出分別是“越州都督府印”和“尚書省司門印”,印證著唐朝法典的權威。唐宣宗大中九年,即公元855年,距離“安史之亂”發生正好過了100年,短暫的“大中之治”,已難以掩飾大唐僅剩的落日余暉。

        但對于日本來說,大唐的魅力似乎并沒有減退。圓珍大師就是帶著與前輩們一樣的憧憬踏上大唐土地的。日本僧人尊通在1460年左右編撰的《智證大師年譜》中介紹,圓珍出生于公元814年,是日本第12代天皇景行天皇的第15代孫,是曾經留學唐朝的空海大師的“侄子”。他10歲時“學《毛詩》《論語》《漢書》《文選》等,聰敏超倫,過目成誦”。14歲“辭家入洛”(當時日本稱京都為洛陽)。19歲時,他在比睿山延歷寺“剃發受戒”,“名圓珍,字遠塵也,小名廣雄”。

        對于圓珍前往大唐求法的前因后果,《年譜》中記載得非常詳細:在他37歲的那個春天,“山王明神”托夢,讓他“入唐求法,勿為留滯”。圓珍在夢中答復說,日本有好多高僧已經去唐朝精研佛法并且回國,他是否還有必要冒著渡海的風險去唐朝呢?結果他被反問道:“世之人剃發為僧者多矣,汝何嘗汲汲于剃發乎?”

        因為一年沒有行動,圓珍第二年春天再次被托夢,要求他盡快動身去大唐。公元851年四月十五日,他離開京都,帶著朋友贈予的30兩黃金,到達位于九州的太宰府,準備尋機渡海赴唐。

        這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56份文件,完整展現了圓珍從申請渡海到返回日本的全過程:包括他在日本領取的出國證件,在唐朝境內旅行時的過所公驗牒文,記錄在唐朝得到的經卷名稱的手卷,以及他回到日本后向天皇復命的奏章等。這些文件,早就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文物,它們有的珍藏在三井寺,有的收藏在附近的延歷寺,還有的被京都國立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必須提到的是,在三井寺展出的兩份過所,是眾多通行證件的一部分,更多的證件是圓珍從福州、溫州和臺州等地拿到的“公驗”。據有關學者考證,與公驗相比,過所是更加正式的文件,只有州一級單位有資格簽發,通過重要關卡時必須具備,而公驗的簽發資格可以下放到更低的行政部門。圓珍進出長安,沿途需經過潼關、蒲關等重要關卡,因此必須持有過所?,F在發現的唐朝過所,除了三井寺展出的兩份外,還有在新疆出土的《石染典過所》等極少數幾份,但它們都不如圓珍帶回的兩份保存完整,也不像圓珍的過所一樣具有清晰的時間和人物脈絡。

        圓珍西游

        公元853年三月,圓珍在日本涉外機關太宰府獲得了前往大唐的公驗,這是他此次旅行的第一份文件,相當于現在的日本“護照”。得到這份公驗時,他抵達九州已經兩年了,其間的準備和焦急等待可想而知。

        “日本國太宰府:延歷寺僧圓珍,年四十,從者捌人,隨身物經書衣缽剔刀等。得圓珍狀云,將游行西國禮圣求法……仁壽三年二月十一日大典越?!?/p>

        取得“護照”近5個月后,圓珍從太宰府得到了更詳細的“公驗”:“江州延歷寺僧圓珍:為巡禮共大唐商客王超、李延孝等入彼并從者隨身經書衣服等……”上面列出了隨行的8人,其中第一次提到了“譯語丁滿,年卌八”,說明后來一直跟隨他的丁滿是翻譯,并且住在日本。七月五日,這份公驗由署名“鎮西府少監”的日本官方簽字蓋章通過。

        這份公驗的筆跡,與圓珍此后在福州、溫州以及臺州得到的大部分公驗是相同的,也與他后來的親筆文件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因此可以推測是由他親筆書寫提出申請,報告旅行的隨行人員、目的地、所帶物品等細節,然后得到有關負責人簽名蓋章而生效。

        七月十六日,圓珍終于跟著唐朝商船泛海西游。航行到第四天,他們在海上遇到大風,船一路漂到“琉球國”,幸運的是,航向雖然改變但他們還是安全靠岸。九月十四日,經過近兩個月的海上漂泊,他們抵達福州連江縣海岸。抵達福州當天,福州都督府就給他們頒發了一份公驗,這份公驗的格式與在日本拿到的完全相同,說明日本不僅在文字上,而且從制度上完全照搬了唐朝。

        福州都督府的公驗,除了在“申請書”正中間蓋了一個官印外,還在紅色印章上寫了一個“印”字,其中最后一筆斜著貫穿全文。這份申請由三名主管官員簽字通過,分別是福府錄事參軍平仲、福建都團練左押衙充左廂都虞候林師翼、福建??阪傛倢⒅炱?。這些官職名稱,我們似乎只在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看到過。

        從福州北行,圓珍先后從溫州的橫陽縣、安固縣、永嘉縣、黃巖縣、臨??h得到公驗,加上后面在臺州得到的公驗,共計6件,這些文件被裝裱成一卷,長達338厘米,收藏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名為《圓珍臺州溫州公驗》。通過網絡,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欣賞這些珍貴文物的圖片,同時想象一個日本僧人跨越大半個中國的艱苦歷程。對于每個中國人來說,透過熟悉的漢字,可以想象當年中國文化如潤物細無聲般播撒到世界各地的強大力量。

        夢回唐朝

        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六月,圓珍再次搭乘唐商李延孝的船,攜帶經書一千多卷回到日本。每一本經書的名字,他都詳細地記錄了下來。三井寺本次展出的文物中,就包括這些經書目錄手卷。

        圓珍回到日本后,住在太宰府附近的寺院等待入京召見,文德天皇本來決定在八月十四日召他入京,但他突然去世,年僅9歲的清和天皇即位,并改用唐太宗200年多年前使用過的年號“貞觀”。公元862年,從大唐歸來4年后,圓珍給天皇寫了一封長達10頁的題為《圓珍請佛法公驗奏狀案》的奏章,詳細匯報了他前往大唐求法的全過程。這份親筆奏章,同樣是“世界記憶”的文件之一,也在三井寺的收藏館里,與兩份過所一起對外展覽。

        關于抵達大唐海岸的經歷,圓珍在奏章里寫道:“十五日午遂獲著岸,而未知何國界,便問所在,知此大唐國嶺南道福州連江縣界。于時國號大中……合船喜悅?!?/p>

        所到之處,都是熱烈歡迎和友好接待。他提到在公驗上簽字的福州官員林師翼時說,兩人“才見喜歡,猶如舊識”。他多次提到當地官員對他的幫助,譬如到橫陽縣時,縣官許邴“給兩只船,差二人夫送至州下”。到臨??h開元寺,見到高僧知遠,“乍見喜歡,宛如骨肉”。抵達臺州國清寺時,“徒眾惣來相迎”。

        圓珍對天臺山國清寺進行了大篇幅的描述,宛如一篇游記,充滿了對寺廟和天臺山的喜愛之情,感嘆國清寺是“神僧之地”:“松林郁茂,十里挾路,琪樹璀璨,五嶺抱寺,雙澗合流,四絕標奇”。由此不難理解,為何他在唐朝的大部時間都是在國清寺度過的。

        奏章中對抵達洛陽的經過也有詳細描述:“五月六日得到東都洛陽之城,從上東之門入,停住七日,自徽安之門出?!睂τ谠陂L安各個寺廟求法的經歷更是事無巨細一一記錄。之后,他講到過渭水渡黃河的經歷。到河南后,他提到:“傍中條山向東而行,路側見古劍匠莫邪之墓”,在“伊川東岸看故太保白居易之墓”。一路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令他著迷。

        這份奏章,可以看做是他5年大唐之行的總結報告,字里行間透露著對大唐的仰慕以及對求法豐碩收獲的自豪之情。奏章全部是漢字,行楷寫成,即使對于今天的中國人,內容看起來也并不深奧。

        圓珍回到日本后,屢次被請到皇宮講經修法,后來他移住到三井寺,被尊為三井寺第一代住持,他在三井寺創立唐院,收藏由中國帶回的典籍,這就是今天三井寺唐院的前身。公元868年,日本天皇敕許以三井寺為傳法灌頂道場,形成后來的寺門派,圓珍成為天臺宗寺門派創始人。

        回到日本的圓珍經?;叵肫鹪诖筇频娜兆?,并仍然與唐朝商人保持密切往來,接受他們不斷從大唐帶回的經書。68歲時,他收到國清寺清觀法師寄來的詩篇:“睿山新月冷,臺嶠古風清?!惫?91年,78歲的圓珍圓寂。927年,日本醍醐天皇授予他“智證大師”的稱號,敕封書由著名書法家、有“日本王羲之”之稱的小野道風書寫,這份敕封書現在被公認為日本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作品之一。

        盛世遺風

        福家俊彥是三井寺的第164代住持,與圓珍之間相隔162人,其中包括他的祖父、父親和叔叔。他生在三井寺,長在三井寺,從小就聽慣了圓珍大師和唐朝寶物的故事。從公元858年圓珍回國到現在,整整1165年過去了,多少宮殿寺廟城堡都在自然災害和戰火中遭到毀滅,三井寺也多次在戰火中被摧毀,但脆弱的紙張能夠保留到今天,福家俊彥不斷感嘆這是“奇跡”。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福家俊彥就循著圓珍的足跡,多次游歷中國,他幾乎到訪過圓珍曾經去過的所有城市和記載過的地點,其中包括白居易墓。大唐早已遠去,但依然留在無數人心中。福家俊彥喜歡唐詩和書法,他將圓珍的墨跡復印件掛在會客廳里,在寺廟餐廳最顯眼的地方,懸掛著他親筆書寫的李白詩《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落款是“三井青眼山人俊彥書”。

        福家俊彥說,將來有影響力的還是中國,中日都使用漢字,大家在對表達意思的理解上有共通點,這是非常重要的。中日關系雖然在近一百年里遭遇過很多困難,但雙方擁有長達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這一定會對雙方增進相互了解、共創未來發揮積極作用。他還說:“圓珍大師當年帶回來的寶物,應該讓兩國更多的年輕人知道。年輕人更好地了解歷史,對中日兩國來說都非常重要?!?/p>

        在眾多的參觀者中,記者遇到了旅居日本30多年的華人隋千秋,在日本航空工作的他感嘆,當年圓珍大師需要在海上漂泊兩個月才能抵達唐朝,現在這段航程只需要兩個多小時。

        “這些珍貴文物,讓我們感觸到唐朝當時兼容并包的偉大精神,同時也翔實考證并喚醒了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記憶。我們今后也要為推動雙方的深入交流與共同發展付出真誠而持續的努力?!彼迩镎f。

      (編輯:吳艷

      [字號: ]


      網站聲明
      本網站是國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主要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發現網站上內容不符合事實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電話:010-82685629 電子郵箱:zgmzb@sina.com
      感謝您對我網的關注!

      最新新聞

      專題

      更多>>
      • 紀念中韓建交30周年,鞏固加深“黃金紐帶”友好關系
      • 宗教中國化進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宗教領袖對話”分論壇舉行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
      <ol id="vxeus"></ol>

    1. <strong id="vxeus"><blockquote id="vxeus"></blockquote></strong>
    2. <optgroup id="vxeus"></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