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vxeus"></ol>

  • <strong id="vxeus"><blockquote id="vxeus"></blockquote></strong>
  • <optgroup id="vxeus"></optgroup>

    1. 總書記講過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
      來源:發布日期:2021-02-24瀏覽()人次 投稿收藏
      □ 中國民族報編寫組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其中引用了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生動展現了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為了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學習貫徹,幫助讀者更好理解這些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特推出“總書記講過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專題,以期為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歷史借鑒。

          ★ 錫伯族萬里戍邊: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 獨龍族的昨天與今天

          ★ 讓《格薩(斯)爾》一代一代傳下去

          ★ 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 西域都護府:開創中央王朝有效管理西域的先河

          ★ 《紅太陽照邊疆》:唱響各民族團結發展主旋律

          ★ 洛陽家家學胡樂: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的例證

          ★ 昭君出塞:團結佳話傳千載

          ★ 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的精彩篇章

          ★ 庫爾班大叔上北京:愛黨愛國故事代代傳

           土爾扈特萬里東歸: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彰

           唱響新時代“烏蘇里船歌”

           “馬班郵路”王順友: 情筑郵路,愛灑涼山

           涼州會盟:各民族共同培育偉大精神的歷史佳話

        ★ 文成公主進藏:民族團結的動人篇章

        ★ 勇做新時代 “草原英雄小姐妹"

          ★ “半條被子”的故事: 以初心,贏民心

          ★ 齊心協力建包鋼:草原鋼城唱響最美晨曲

          ★ 《江格爾》: 英雄史詩彰顯民族精神

          ★ “老西藏精神”:扎根雪域高原的紅色傳統

          ★ 布達拉宮: 綻放在世界屋脊的中華文化之花

          ★ 黃文秀:用生命詮釋最美青春

          ★ 內蒙古第一批共產黨人的產生:建黨初期黨重視民族問題的體現

          ★ 卓嘎、央宗姐妹: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 茶馬古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見證

          ★ 三千孤兒入內蒙: 一段流淌著民族大愛的共和國往事

          ★ 瓦氏夫人抗倭:若有戰,召必往

          ★ 百萬農奴翻身解放: 西藏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 世界屋脊”筑“天路” “兩路”精神放光芒

          ★ 單家集夜話:民族團結的紅色佳話

          ★ 弘揚兵團精神讓兵團事業薪火相傳

          ★ 千年八廓街:各民族猶如茶與鹽巴交融的生動縮影

          ★ 英雄史詩《瑪納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

          ★ 云岡石窟:中華文明無與倫比包容性和吸納力的歷史見證

          ★ 敦煌文化: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動展現

          ★ 改土歸流: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舉措

          ★ 成昆鐵路:沿線各族人民脫貧致富的“加速器”

          ★ 苗繡:留住老手藝 編織新夢想

          ★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各民族互鑒融通的典范

          ★ 達西村:美麗蝶變,源于團結一心跟黨走

          ★ 西路軍:血沃祁連傳星火

          ★ 承德避暑山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見證

          ★ 西藏嘎拉村: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的地方

          ★ 從服飾變革看各民族文化的互鑒融通

          ★ “桃花石”:“大一統”的深刻寫照

          ★ 邦畿千里,維民所止

          ★ 雅歌儒服: 日常生活中的互鑒融通

       

            

       

       

      錫伯族萬里戍邊: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執筆:張國欣

      (圖片來源:統戰新語)

         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的勤勞質樸、崇禮親仁,草原文明的熱烈奔放、勇猛剛健,海洋文明的海納百川、敢拼會贏,源源不斷注入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稟賦,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涼州會盟、瓦氏夫人抗倭、土爾扈特萬里東歸、錫伯族萬里戍邊等就是這樣的歷史佳話。

        ——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從遼寧沈陽到新疆伊犁,相隔萬里。即便在交通條件如此便利的今天,也需不間斷駕駛汽車48個小時,才能到達。200多年前,有一支4000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從沈陽出發,歷經艱難險阻,長途跋涉1年3個月,完成了流芳歷史的錫伯族萬里戍邊這一壯舉。

            18世紀中葉,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之后,于1762年設置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統轄天山南北。當時,新疆地廣人稀,伊犁地區土地荒蕪,邊防空虛。首任伊犁將軍明瑞為了摸清情況,到塔爾巴哈臺等地就屯田、筑城、設置卡倫、駐軍等問題進行了實地踏勘,并上奏朝廷,建議在塔爾巴哈臺筑城設卡、調兵駐防。據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折記載,在談及駐防兵丁來源時,明瑞認為,士兵不僅要有較好的步射、槍法,掌握馬背技藝也很重要?!奥劦檬⒕v兵共有一萬六七千名,其中有錫伯兵四五千名,伊等未甚棄舊習,狩獵為生,技藝尚可”,請求“于此項錫伯兵內,揀其優良者一同派來”,充實邊防。……

      【詳細】

       

       

      ====== * ====== * ====== * ====== * ======

       

       

      獨龍族的昨天與今天

      執筆:李寅



      獨龍族于2018年整族脫貧,實現“千年跨越”。圖為2020年獨龍族青年李永明(右)和奶奶行走在美麗的村寨中。新華社發

       

        獨龍族這個名字是周總理起的,雖然只有6900多人,人口不多,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平等的一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驕傲地、有尊嚴地生活著。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月在云南昆明會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時說

       

        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地處深山峽谷中的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獨龍江兩岸,是他們世代生活的家園。獨龍江發源于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境內,源頭部分稱為“嘎達曲”“美爾東曲”,向南流入貢山縣境內,匯合支流麻必洛河,稱“獨龍江”,之后轉而向西流入緬甸。

        不到獨龍江,很難想象那里環境有多么險惡——山高入云,溝壑幽深,峽谷險峻,一年中有半年時間大雪封山。白雪皚皚的高黎貢山,阻礙了獨龍族人與外界的聯系,也導致了這里的貧困。新中國成立前,獨龍族還過著刀耕火種、結繩記事、狩獵為生的原始生活。他們往往以居住的地方或河流的名稱來稱呼自己,如“獨龍”等。……

      細】

       

       

      ====== * ====== * ====== * ====== * ======

       

       

      讓《格薩(斯)爾》一代一代傳下去

      執筆:周芳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藏族群眾表演格薩爾藏戲。 江宏景攝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多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華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格薩(斯)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7月15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博物館考察時強調

       

         受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和評價的《格薩(斯)爾》,與《江格爾》《瑪納斯》并稱“我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

         我們黨歷來重視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等場合的重要講話中,多次提及我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稱其為“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

         《格薩爾》是我國藏族著名的說唱體長篇英雄史詩,是世界上最長的活態史詩,后傳入蒙古族聚居地區,稱為《格斯爾》。它以韻散文兼行的敘事方式,講述了英雄格薩(斯)爾王降妖伏魔、抑強扶弱,帶領各民族和諧相處、建設美好家園的故事。除了蒙古族外,《格薩(斯)爾》在土、裕固、納西、普米等民族中也以說唱的方式廣為流傳。作為民間口頭文學,《格薩(斯)爾》熔鑄了神話、民歌、格言俚語等文學藝術形式,形式豐富、雄渾瑰麗,深受人們喜愛。……

      細】

       

       

      ====== * ====== * ====== * ====== * ======

       

       

      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執筆:安寧寧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到牧區演出。新華社  東哈達/攝

       

        烏蘭牧騎的長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在新時代,希望你們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1月21日在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中強調

       

        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上世紀50年代,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新的經濟基礎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教育科學文化體制基本形成。當時的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基礎薄弱,尤其是在牧區和半農半牧區,由于地域遼闊、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不但經濟落后,文化生活也十分貧乏,人們期待著富裕、繁榮、文明的日子早點到來。

        黨和政府十分關注牧區和半農半牧區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央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曾多次指示,大力發展民族地區特別是邊遠牧區的經濟和文化。其實,新中國成立之后,內蒙古各級政府就在各旗縣普遍建立了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主要任務的文化館和文化站。然而,受機構性質和隊伍結構所限,這些單位難以深入邊遠牧區和半農半牧區開展活動。。……

      細】

       

    2. 網站聲明
      本網站是國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主要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發現網站上內容不符合事實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電話:010-82685629 電子郵箱:zgmzb@sina.com
      感謝您對我網的關注!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
      <ol id="vxeus"></ol>

    3. <strong id="vxeus"><blockquote id="vxeus"></blockquote></strong>
    4. <optgroup id="vxeus"></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