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認同重在提升心靈共情能力
全國政協常委、新疆師范大學原副校長
共情,是人與人之間認知和情感連接的紐帶。增強認同,就要提高各族群眾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層面的心靈共情能力,通過教育來培育中華民族認知、中華文化認知,增進國家共情,以達到“知行合一”。
認知中華民族,培育中華民族共情能力。歷史上,各民族不斷融合,在文化上造就了一個基本的價值體系并形成共同的基因,這個基因包括政治上的大一統、文化上的多元融合,最終鑄成“中華民族共同體”。近代以來,在西方列強的欺凌下,中華民族由“自在”的民族逐漸演變為“自覺”的民族,又從“自立”的民族發展到“自強”的民族?!爸腥A民族”強調的是政治上的大一統大融合和文化上的根源性和歸屬感。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在一些民族地區廢除了奴隸制、封建農奴制,各民族真正有了相互平等的社會基礎。沒有新中國,就不會有56個民族的平等地位。 【詳細……】
打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思想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五個認同”(即對偉大祖國、 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應成為我國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把這個底線要求打牢了,將成為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力量、戰勝未來前進道路上各種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的思想保證。
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是樹立正確國家觀的基礎。中華各民族共同開拓、共同守護了祖國疆域,這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生存空間。這個各民族賴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家園,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祖國。各民族都是祖國大地的主人,每個人都是祖國母親的兒女。
對西藏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幾點思考
西藏自治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鑄越牢。但對標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對標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更深層目標,在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西藏仍有一些方面需要加強和改進。
一要更加注重教育引導。始終抓住青少年、干部職工、僧尼及農牧民等群體,利用“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四講四愛”“遵行四條標準,爭做先進僧尼”等主題活動,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及西藏地方和祖國關系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不斷增進“五個認同”。 【詳細……】
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征的共同體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有精神,與世界上其他共同體比較,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征的共同體。
歷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團結發展的輝煌歷史。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共同培育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因能容納,而成其大,因能調適,而成其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nbsp; 【詳細……】
網站聲明
本網站是國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主要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發現網站上內容不符合事實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電話:010-82685629 電子郵箱:zgmzb@sina.com
感謝您對我網的關注!